image frame

玫瑰花园

穿山透海
进化生物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结构主义学科系谱/教书的 ;)

痛苦不是礼物。 置顶

今天是我二十岁生日。骂了“生日”这个语词披着仪式感外皮的刻奇骂了七八年,却误打误撞在这时刻收到了某些无与伦比的礼物。

尼采有句话叫“杀不死你的必使你强大。”这句话被广泛而深刻地误解。许多精神绵羊以此为开脱试图理性化生活中的悲惨。“生活就是这样。”或者,“没什么大不了的。”“狗咬你难道还咬回去吗?”

我作为一个中度抑郁轻度焦虑疑似PTSD患者负责任地告诉绵羊们:杀不死你的下次就他妈杀死你。环伺的狼群从来都盯着老弱病羊;红口白牙的天地里,没有谁介意猎物又怯懦又散发着将死的尸臭。

是的:你的肠子会被挖出来在白雪上拖出红红绿绿的现代艺术。你的动脉血会绽出小小的精致的血色喷泉。它真的很小因为你本来就活不了几天。

这种对加害的原谅带着一种荒谬的怪异。
荒谬,因为这是投降;怪异,因为这是自杀。
所以杀不死你的不使你强大。

除非你自己强大。

阅读更多...

结构性磨损与在所难免的失败 - 从《花束般的恋爱》出发浅析恋爱方法

(正文受众为已食用过正片的观众,其他朋友可直接跳到《巨树上行》。)

《花束》的结构常常被大众解析为某种契合而近完美的亲密关系模式在外部世俗世界持久压力下令人遗憾的破碎。这一视角显著的问题在于,它忽略了某些元视角下的结构性生活矛盾乃至恋爱模式本身的缺陷,以至于无法在方法层面提供任何参考价值。

阅读更多...

讨论,视角与疆界

我和对象讨论问题时会出现的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一次涉及某个多层面过程的讨论中,她的视角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有时会毫无征兆地切换。而我因为完全无法预料这种视角转换,往往会试图寻找她几条具体话语的深层逻辑结构,然后以一种尽可能相同的范式作出回应。由于她的视角已经转换(比如从现象分析到个人感受)而我的还停在原地(且她对这件事毫无觉知),我的回应常常被解读为一种包含动机的社会行为而非无潜台词的言语本身。

——知识诅咒(或者信息诅咒)的一个有趣案例,且极为重要。

阅读更多...

认知/偏见/受害/矛盾/考察

认知科学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结论:everything matters。它指的是一个人认知系统接收到的所有信息,都一定会对ta产生影响。

我认为这也同样是一个在公共视野中被极不相称地忽视的结论。问题在于,所有人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各色社会实体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稍后将沉入我们的意识底层,最终扮演某些至关重要进程的助推。 阅读更多...

也谈学历

我把人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派生属性。

本质属性是一种内在的递进的属性。某种抓在手上就永远都溜不走的东西。学识,领悟,性格,内驱,人格魅力,核心能力。

派生属性是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某些特定的结构关系和现象赋给你的巧合的属性。学历,证书,金钱,职位,头衔。

高中政治书写“价格围绕价值,受供需影响上下波动。”

明白了吗?

阅读更多...
  • Copyrights © 2015-2022 John Doe
  • 访问人数: | 浏览次数:

谢谢你!嘻嘻~

微信